前言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对承担未来经济和文化建设任务的主力军——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掌握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掌握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英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并组织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编撰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6),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全新的三个级别的要求,这体现出国家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关注。作为描述我国英语能力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语言测评发展的重视程度。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视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学校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把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定位为“立德树人”,强调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承担使命、探究知识、增强能力、奉献社会的培养要求。路线图明确了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厚重品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能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型杰出人才。

为培养本科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路线图特别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为“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国际交流”。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路线图提出制定《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以下简称《口语标准》)(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Standards for Oral Proficiency in English,简称 RUC-SOPE),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统一要求,为英语口语学习指出明确方向,从而使学生毕业时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基本性质

英语是当前国际交流的主要通用语言,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国际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英语口语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将成为现代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因而,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口语表达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一方面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增强自信,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人与国际人士直接交流,减少对翻译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提高综合口语能力。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时已具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但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口语表达基础,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口语能力十分必要。

(二)注重培养交际策略能力。交际策略能力是指为提升交际效果或弥补交际不足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包括了诸如判断语言形式是否可接受或适合特定的语言交际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否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利用非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交流,根据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身份等因素确定交流语言等。交际策略能力是保证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

(三)注重培养文化意识。语言表达与交流必然会涉及中、外国文化。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中、外国文化知识,具备必要的中、外国国家文化意识,将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不同文化的习惯,逐渐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注重评估综合口语能力。学生综合口语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科学的测试评估体系。基于《口语标准》开发的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以下简称“ 口语测试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Test of Oral Proficiency in English,简称 RUC-TOPE)力图以科学的语言测试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以检测学生掌握《口语标准》所规定的语言能力的程度,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语言能力的弱项,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最终全面提高综 合口语能力。

三、基本思路

《口语标准》力求以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学习、工作和未来工作中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口语标准》的内容设定和能力规定应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口语标准》的能力等级和能力描述参照国际上广为接受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以下简称《欧框》)的标准而制定,以期实现《口语标准》与《欧框》的对接,从而使其具有国际交流的可能性。

《欧框》是欧洲议会于 2001 年通过的一套建议性语言标准,为欧洲语言在学习、教学、测试、教材开发等方面提供基本参照。它把语言使用者分为“三等六级”。“三项分等”由低到高分别是:A 等,即初级使用者(Basic User);B 等, 即 独 立 使 用 者(Independent User);C 等, 即 熟 练 使 用 者(Proficient User)。“六项级别”由低到高分别是 A1、A2、B1、B2、C1 和 C2。《欧框》的“口语流利度描述表见附录一。

“口语流利度描述表”从最低一级(A1)的“能应对非常简短的、个别的、事先备好的交流话语,但常常停顿下来,以寻找表达方式、拼读不熟悉词汇或补救交际缺失”到最高一级(C2)的“能用自然的、不费力的、不犹豫的语流 详细地表达自己。有时表达稍有停顿,那只是在思考更能准确表达思想的正确词汇,或在寻找更恰当的例证或解释”,把各级口语能力要求描述得非常清楚,这样将有利于各国在外语教学与外语测试中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测试标准。

《欧框》的等级描述虽已很明确,但在参照它制定具体测试体系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等级的描述用语,以便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学生的语言能力。根据《欧框》标准,欧洲语言政策局随后又推出了“欧洲语言档案”(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ELP),以支持学习者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推进多种语言交流,增进跨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欧洲语言档案”还允许学习者记录其学习 进展、学习与使用语言的经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参照《欧框》等级概念的基础上,《口语标准》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整体设计、调整和细化。

第一,基于学生问卷与访谈及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测试的结果,多数学生在中学的英语学习基本没有英语听力训练,更没有专门的英语口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打好口语基础,《口语标准》设计了“朗读与复述”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本语音、语调、节奏等朗读技能,并能听懂音频和视频输入材料,并进行口头复述。这是打好口语基本功的必要措施。

第二,根据对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以及学生毕业后对英语口语的实际需要,《口语标准》设计了“陈述与讨论”部分,作为重点要求,旨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中个人观点陈述、话题讨论、甚至辩论的能力。

第三,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口语标准》还设计了“演讲与问答”部分,旨在提升学生英语演讲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就某一主题能以足够的自信和全面的技能进行演讲,并回答提问。

以上三个部分构成了《口语标准》的主体框架,它与《欧框》的理论基础一致、等级理念相通、核心内容相关,但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要求,其简图如下:

1.png

010-62519536

waiyuruc@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100872

微信公众号